12月22日晚,由图书馆、思政部、院团委共同主办的传统文化讲座《“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浅谈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在图书馆第一书库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思政部副主任、悦黎明读书社指导老师胡青华副教授主讲,院社科联主席刘思衡顾问,商务系郑禾主任,思政部、图书馆老师、读协会员和学生代表约100人参加。
“王阳明是谁?阳明心学有哪些精神和智慧?新时代的今天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学习阳明心学?”讲座伊始,胡青华老师就向在场的师生们提出“三问”。“要回答上述第一问,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位奶奶在1472年的一场梦和瑞云楼门上的一幅对联说起……”随着一个个好玩有趣感人故事的娓娓道来,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圣贤形象一点一点在师生心中逐渐成型丰满起来。尤其在讲到阳明先生被贬贵州龙场,与世隔绝,濒临死亡,反复自我追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终于有了石破天惊的龙场悟道——“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时,她说这起中国哲学史乃至世界哲学史上发生的划时代大事件为人们提供了具有普适意义的实现人生目标的路径图和方法论就是: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随后,她结合了《传习录》第99条和第107条的重点文本告诉大家,王阳明先生语境中的“人皆可以为尧舜”转化为现在的话语体系就是“寻找并遇到更好的自己”。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良知”、“定盘针”,面对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做出选择判断时,我们也可以常常追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或许我们可以少一些“希高慕大”“减得一分人欲”避免“流入功利”,努力“复得一分天理”“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获得“轻快脱洒”,一段发人深省的解读和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述,不仅让我们深深感受“立德树人”的真切内涵,更被王阳明心学致良知思想所彰显的那份自由、智慧、力量与快活的精神所感染。
最后,讲座在王阳明的诗歌“人人自由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和胡青华老师的歌声中结束,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