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书推荐(一)
一、《洗澡》 作者:杨绛 索书号:I247.57/2872
内容概要:
这部小说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 ,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相当于西洋人所谓“洗脑筋”。写知识分子改造,就得写出他们改造以前的面貌,否则从何改起呢?凭什么要改呢?改了没有呢?我曾见一部木刻的线装书,内有插图,上面许多衣冠济楚的人拖着毛茸茸的长尾,杂在人群里。大概肉眼看不见尾巴,所以旁人好像不知不觉。我每想起“脱裤子,割尾巴”运动,就联想到那些插图上好多人拖着的尾巴。假如尾巴只生在知识上或思想上,经过漂洗,该是能够清除的。假如生在人身尾部,那就连着背脊和皮肉呢。洗澡即使用酽酽的碱水,能把尾巴洗掉吗?当众洗澡当然得当众脱衣,尾巴却未必有目共睹。洗掉与否,究竟谁有谁无,都不得而知。小说里的机构和地名纯属虚构,人物和情节却据实捏塑。我掇拾了惯见的嘴脸、皮毛、爪牙、须发,以至尾巴,但绝不擅用“只此一家,严防顶替”的货色。特此郑重声明。
推荐理由:
本书语言简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解放后知识份子的思想感情读物。《洗澡》也是新中国首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确需要改造,然而,改造的效果又如何呢?这部作品虽然依旧讲述文革时期的故事,但语言细腻,又没有抱怨,就如同作者本人一样平静如水,该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儒林外史。
二、《芳华》 作者:严歌苓 索书号:I247.57/2868
内容概要: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些有文艺才能的少年男女从大江南北挑选出来,进入某部队文工团,担负军队文艺宣传的特殊使命。郝淑雯、林丁丁、何小曼、萧穗子在这个团队里朝夕相处,她们才艺不同、性情各异,碰撞出不乏黑色幽默的情境。严格的军纪和单调的训练中,青春以独有的姿态绽放芳华。小说用四十余年的跨度,展开她们命运的流转变迁,是为了讲述男兵刘峰的谦卑、平凡及背后值得永远探究的意义。
推荐理由:
《芳华》涵盖了严歌苓的青春与成长期,她在四十余年后回望这段经历,笔端蕴含了饱满的情感。青春荷尔蒙冲动下的少男少女的懵懂激情,由激情犯下的过错,由过错生出的懊悔,还有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种种,构成了《芳华》对一段历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变迁的复杂感怀。今天的作者严歌苓与当时的小女兵萧穗子在作品里构成了理性与感性的对话关系,重新呈现了当时年代里青春的混沌、感性与蒙昧。生命的恣肆与人性的层次以及时代的的特征构成了《芳华》繁复的调性,它向读者打开了多层面的认识路径。
三、《我不》 作者:大冰 索书号:I247.7/182
内容概要: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叫《我不》: 十年如一日坚守藏地、为藏民基础教育尽一己之力的书店老板;亦正亦邪浪荡洒脱,散尽家财救助灾区、带重病母亲游历世界的东北浪子;木讷寡言对绝症女友不离不弃的流浪歌手;心系31年前阵亡战友、不愿偷生于世、为古城安危置生死于度外的不死老兵……书中的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在对命运说:我不! 玩命拼命不认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改变你的人生,不过,一旦它做到了,就是一辈子。
推荐理由:
《我不》依旧是萌娃坐镇,故事坐庄,良药苦口,熬制了一碗不屑言情不喜鸡汤的江湖黄连汤。大冰笔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是有血有肉的铮铮烈汗,过着朝夕不保的日子,却依旧对生活津津乐道,对待命运敢于直抗:“我不!” 故事下酒,酒要最烈的夺命大乌苏。没有温婉的情愫,没有矫情的字眼,笔触下倾泻出的高浓度酒精让人昏昏欲醉,醒来后却知晓了人生日出日落的轨道。 “不服,不要,不怕,不羁、不二、不懈,不屈不挠,不破不立,不卑不亢……” 不会设立标杆式的人物,每一篇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着一个甚至多个让人热泪盈眶或者拍手称叹的过往。通篇只采用轻描淡写,甚至近乎口语化的表达,却依旧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沉甸甸的分量。我不!用善意消戾、得缘、带业往生、回头是岸,用善意在平行世界品读多元生活。
四、《群山回唱》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索书号:I712.45/544
内容概要:
1952年,阿富汗,贫穷的村庄沙德巴格。10岁的男孩阿卜杜拉和3岁的妹妹帕丽经历了一场可能永生难以挽回的骨肉分离。他们的妈妈在生帕丽的时候死于大出血,父亲萨布尔是个卖苦力的老实人,勉强支撑着艰难度日。他无力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又给孩子们娶了个继母帕尔瓦娜。帕尔瓦娜的哥哥纳比在喀布尔一户富裕人家里做厨子兼司机,女主人妮拉一直无法生育。纳比舅舅居间牵线,帕丽被卖给了妮拉,开始了新生活。 一连串的变故之后,便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苏联人来了,战争爆发了;苏联人走了,军阀们来了;军阀们走了,塔利班来了;塔利班走了,美国人来了。国破家亡,故事的主人公被迫流散,此后的故事将续写于喀布尔、加利福尼亚的圣何塞和法国的巴黎。
推荐理由:
该小说承载着丰富的母体,有姐妹之爱,主仆之爱,也有父爱。除了亲情外,也有以孩童视角为笔调,探讨成人世界的虚伪,贫富悬殊而造成的人生而不等的主题,贫民窟,富人区,就连天真的孩子也能感觉到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却与自己的小伙伴生活在远远相隔的两种人生里,实际上,它展现出来的只有一口痰的距离。胡塞尔对中东风情的描述让我回想到自己在印度生活的两个月,大城市里随处可见用不堪一击的塑料纸搭起来的帐篷,几口之家在肮脏破败的空间里生活,他们在路边用手抓着被苍蝇叮咬过的食物。小孩们穿着残缺的衣服,拿着石头往天上抛,乌鸦倏地炸黑了电线群,和烟肺一同被抛弃。贫民窟的路根本不是路,而是帮助我们认知底线纵身而下的悬崖,是看不清方向的烟雾。最后我想说说胡塞尼,我觉得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内科医生,也是一个心术高超的心理医生。要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需要天真的口吻,善良的心灵,好奇的视角,审视的姿态,他也许并不是一个孩子,只是在娓娓道来的时候我们错怪了他的身份。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讲给任何人听,并且让任何人找到故事中自己的影子。群山回唱,这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词就是延绵生命之旅的隐喻,人生就像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景万物生,一得一失竟相似,当我们在山间高喊时,隔一会又聆听到了山谷的回音,生命就是失而复得用爱归音的过程。
五、《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作者:高铭 索书号:B84/79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疗的疯子的故事。
这本书,是作者高铭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后,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所思所想。
这本书,是国内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在与精神病患对话的内容里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表现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生命提出的深刻观点,闻所未闻却又论证严谨。
他们说:四维生物眼里,我们只是蠕动的虫子。
肤浅的男人,必然被基因先进的女人毁灭。
孩子,你是我创建的角色,生死皆有我定。
推荐理由: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没有浮夸的修辞,没有繁复的文体,简简单单的对话形式,却在5年间以百万余册的畅销量级,撼动了所有人自以为稳固的世界观。
有多少疯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着。
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着。
一堵围墙,区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围墙内外,疯狂与正常。
围墙之上,困惑与彷徨。
一本书,拆掉围墙。
「天才在左」四维虫子、进化惯性、真正的世界、伪装的文明……
一本书,思维脱缰。
「疯子在右」预见未来、偷取时间、最后的撒旦、灵魂的尾巴……
借疯子的策略,唤醒你未知的灵魂。
六、《飞花令里读诗词》(共四册) 作者:琬如 索书号:I207.22/51
内容概要:
本套丛书共分为《飞花令里读诗词•春江花月夜》《飞花令里读诗词•夏初芳草深》《飞花令里读诗词•秋风红叶散》《飞花令里读诗词•冬来雪倾城》四册,每册均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精心遴选了150余位诗人的近500首经典古诗词,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云、月、夜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在诗香词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那些性灵的飞扬,生命的忧思,历史的感喟,都潜藏在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之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吧!
推荐理由:
紧贴热点、弘扬传统诗词文化。近期,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与诗词类相关的电视节目不断涌现,在引爆收视狂潮的同时更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于古典诗词的记忆与热爱,而其中令人眼前一亮的“飞花令”环节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套书便在紧贴热点、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原作的基础之上,按照飞花令的行令规则,遴选了近500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策划了一套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融知识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炉的大众类文化读物。
体例新颖,别具一格。 全书共分四卷,每一卷都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以古诗词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云、月、夜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以字引诗,以诗解字,每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带领读者在书香墨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图文并茂,版式素雅大方。除了内容丰富的诗词之外,本套书更配有精美的图片,为读者营造一种“诗画结合”的唯美意境,配合着素雅大方的版式设计,为读者带来极佳的阅读体验。
七、《怦然心动:名家经典情爱散文选粹》 作者:文德琳·范·德拉安南 索书号:I712.45/545
内容概要:
布莱斯全家搬到小镇,邻家女孩朱莉前来帮忙。她对他一见钟情,心愿是获得他的吻。两人是同班同学,她一直想方设法接近他,但是他避之不及。她喜欢爬在高高的梧桐树上看风景。但因为施工,树要被砍掉,她誓死捍卫,希望他能与她并肩作战,但是他退缩了。她的事迹上了报纸,外公对她颇有好感,令他十分困惑。她凭借鸡下蛋的项目获得了科技展第一名,成了全场焦点,令他黯然失色。她把自家鸡蛋送给他,他听家人怀疑她家鸡蛋不卫生,便偷偷把鸡蛋丢掉。她得知真相,很伤心,两人关系跌入冰点。她跟家人诉说,引发争吵。原来父亲一直攒钱照顾傻弟弟,所以生活拮据。她理解了父母,自己动手,还得到了他外公的鼎力相助。他向她道歉,但是并未解决问题。他开始关注她。鸡蛋风波未平,家庭晚宴与午餐男孩评选又把两人扯在了一起……
推荐理由:
你,从未忘记过你的初恋。
有些人平庸,有些人绚烂;
有些人朴实无华,有些人光芒万丈;
有些人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
但是,你总会遇到一些人,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彩虹般的光芒,一旦遇见过,别人对你来说都不过是浮云。
八、《离开前请叫醒我》 作者:卢思浩 索书号:I217.62/60
内容概要:
38个来自卢思浩和他身边朋友们的故事,关于友情、爱情、孤独和自我,他用日常生活中动人的故事告诉你,只要有光,无惧黑夜。书中讲述了卢思浩在墨尔本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包子曾为了一个人环游世界;捏捏曾面对梦想无数次想放弃;胡幽幽是个追演唱会的“狂人”……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每个故事都可能发生在每个读者身上。
“愿我们在彼此看不见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是卢思浩面对离别时会送给每个朋友的话,书中也告诉大家即使面对挫折面对离别,我们也应该积极地走下去。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唤醒你心中沉睡的自我,“有时候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离开是为了带更好的自己回来。”
推荐理由:
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书中,有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故事是别人的,回忆是自己的,我们总是会在一段时间里画个圈,把自己关在里面把别人挡在外面。带着这本书去了丽江,只是想找个更安静,干净的地方晒晒太阳读读书,也希望身边打算离开的人请叫醒我,别让我沉溺在梦中浑然不知的像个傻瓜一样,希望我们在道别的时候能够认认真真告别,说再见的时候也是真的还能再见。
九、《摆渡人2》 作者:克莱儿·麦克福 索书号:I561.45/159:2
内容概要:
女孩迪伦和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经历了异常惊心动魄的抉择之后,终于打破生死界限,有惊无险地来到了现实世界中。与此同时,一位名叫苏珊娜的摆渡人因为窥探到他们逃离了荒原,也心生向往,渴望来到现实世界里生活,为此她欺骗了一个由她引渡的灵魂,并引发了一场巨变……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安然无恙的时候,命运的审判者骤然降临,它无声无息,强大而神秘,冷酷地下达了判决:
摆渡人,你离开了荒原,放弃你神圣的职责。你要失去你在人间窃取的生命。你将返回荒原,成为那些恶鬼中的一员……
推荐理由:
《摆渡人2:重返荒原》中,爱与善仍然是故事的主题。书接第一部《摆渡人》,女孩迪伦和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经历了异常惊心动魄的抉择之后,终于打破生死界限,有惊无险地来到了现实世界。而《摆渡人2:重返荒原》的惊喜之处是,出现了新的摆渡人苏珊娜和由她引渡并被她欺骗的灵魂杰克,以及审判者的角色,甚至还会看到有中国元素的一名风趣的老太太。
《摆渡人2:重返荒原》的情节更加曲折,也带来了更多的悬念。由于苏珊娜窥探到了迪伦和崔斯坦重返现实世界——人间的秘密,她也效仿,欺骗了由她引渡的灵魂杰克,用同样的方法回到了现实世界。就在所有人以为可以安然无恙的时候,命运的审判者骤然降临,它无声无息,强大而神秘,冷酷地下达了判决:摆渡人,你离开了荒原,放弃你神圣的职责,你要失去你在人间窃取的生命,你将返回荒原,成为那些恶鬼中的一员……
十、《我未尽的苦难》 作者:帕特里克·金斯利 索书号:I561.55/14
内容概要:
2012年4月的一个下午,哈希姆家的房门被突然砸开,随后他同数百位无辜的叙利亚平民一起被投入监狱,在经历了半年的折磨与摧残后终得自由。而此时,等待他的已是家园不再。迫于叙利亚战火的迅速蔓延,哈希姆带着妻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他们最终能否寻找到安身立命的“新家园”?2015年5月,当欧盟对外宣布将出动武力打击利比亚人口走私生意的当天,哈吉正在悠闲地跟朋友聚会,这位利比亚势力优选的蛇头根本没把欧洲人的决定放在眼里。全世界普遍认为,蛇头是造成欧洲难民危机的罪魁祸首,他们无情盘剥难民的同时又给欧洲带来惶恐与不安。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在帕特里克•金斯利笔下,无论是难民哈希姆,还是蛇头哈吉的故事,都只是构成这一历史性迁徙运动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那些在另一端营救难民的海岸警卫队;给难民提供食物和庇护的国际志愿者,以及处心积虑希望难民只是途径本国的政策制定者,他们的面孔也被一一呈现出来。在这场从地中海深处、从撒哈拉沙漠中、从巴尔干半岛边境不断前行的关于绝望、孤独甚至死亡的灵魂大迁徙中,我们感受到的只有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发自内心的呼唤。
人们常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但对于这些难民来说,他们的身体和灵魂将永远在路上,这便是他们无穷尽的苦难。
推荐理由:
《我未尽的苦难》是一部带有人性温度的作品。那些在大海中、在沙漠中、在森林里不断艰难前行,只为其子孙后代能有安身立命的家园的灵魂,始终在编者脑海中挥之不去。人们常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但对于这些难民而言,他们身体和心灵将永远漂泊在路上。彼岸的一端——战争、贫困、暴政、压迫的结果是家园不再,被迫流亡。前行的孤独、绝望甚至可预见的死亡都无法阻挡人们的脚步;而在另一端——不断涌来的难民致使欧洲大陆应接不暇。在一边经历着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一边又在全球瞩目下焦灼地处理难民问题的当下,欧洲面临的又是怎样的挑战?
作者帕特里克•金斯利跟随难民一路奔赴欧洲。在他笔下,不愿看到孩子涉险渡海的叙利亚父亲,无情盘剥难民的利比亚蛇头,绞尽脑汁阻拦难民前行的土耳其政客,积极进行救援事业的意大利志愿者的面孔被一一聚焦、放大。在这场关乎理智与情感、政策与道德的叩问中,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如果换作是你,你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