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馆藏推荐(七)

发布时间:2023-05-16 点击数:248

一、《法治的细节》/罗翔著  索书号:D920.5/58

内容简介: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新作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法治的细节》荣获文津图书奖,2021人文社科年度好书、读者年度影响力图书、豆瓣最受关注作者、南都2021年度十大好书等社科图书大奖。

★年度法治人物罗翔新作,法律随笔,评热点、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破解道德困境,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我们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人民日报》

二、《命运》/蔡崇达著  索书号:I247.57/2948

内容简介:

《命运》是蔡崇达继《皮囊》之后,时隔八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

《皮囊》里的那句“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正是出自《命运》的主人公,阿太之口。《命运》以九十九岁的她一生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福建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人生故事、命运选择与时代浮沉。

全书以阿太的五段回忆,切入时间长河中人们不得不直面的一个个本质命题:

层层浪:你们就此没有过去,只有将来——

当原本稳固的活法被打碎,给人庇护的传统秩序被割裂,陷入巨大无常中的一个个单薄的人,要如何活下去?内心的安宁要放置在何处?

海上土:灵感是浮游在海上的土——

羁绊和意义是人心灵的压舱石,当生活的浪头打过来时不至于被掀翻。阿太生命中那些失去了压舱石的人,被命运一个个顺水推舟地带走了。而此时的她,尚只有十六岁。

田里花:想结果的花,都早早低头——

背负着“无子无孙无儿送终”的命运预言,她成了亲,有了婆家与丈夫,抱养了孩子。但见过命运的人会明白,命运的激流从未停止,人在其中并不知晓,哪一次告别,就是诀别。

厕中佛:腐烂之地,神明之所——

时代的巨浪之下,如何守住内心的清明与信仰?这世上容易的活法,就是为别人而活。而如果那人恰好也是为你而活,那么日子再苦,也过得像地瓜一样甜了。

天顶孔:要么入土为安,要么向天开枪——

阿太的故事走到了落幕时分,死亡成了她亲密的旧友。她终是生下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命运的母亲。这人间她来过,她永不再回。

★继畅销四百万册的非虚构作品《皮囊》之后,睽违八年,蔡崇达携长篇小说新作《命运》重磅归来,献给想要改变命运的你:“只要活下去,命运终是赢不了我们的。”

★书写一个人的无常,看见所有人的命运:以《皮囊》核心人物阿太跌宕百年的传奇人生为主线,那些与命运咬牙切齿的搏斗,那些沉默寡言的爱与矢志不忘的告别。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是我们每个人命运的回声。

★如何面对死亡,就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时间。知道了如何死去,才知道如何活着。“好的死亡就像熟透了自然从树上落下来的果子,死的时候,世间和自己都没有伤口。”

★我们都是听着别人的故事活下来的,看向故事里我们的历史与来处,就能望见我们的选择与未来:“人的灵魂就是这故事长出来的。人以一身又一身的皮囊,装这一个又一个故事。”

★如果说《皮囊》是命运刺破人生的苦痛,那么《命运》是皮囊孤勇一搏的选择。《命运》超越了《皮囊》,并向文学的本质命题深深一跃。

三、《在你们离开以前》/毕啸南著  索书号:I267/1355

内容简介:

写给家中的父母,写给路上的我们。

那些不敢、不能与父母说的话,都在这本书里。

关于爱,关于和解,关于离别。一本治愈两代人的生命自度书。

讲述了有关两代人之间的深情、碰撞、疑惑与无法缝合的生命之憾。温暖动情,笑中含泪,也动容治愈。

“离别”“老去”“和解”“礼物”等主题的探索中,展示了一代年轻人对于两代人关系的思考与生命意义的思索。

通过一个个令人动情的故事,我们也终于懂得,如何真正地理解、尊重父母,帮助他们在精神上体面地老去。

在爱中相互理解和原谅,既是完整自己,也完整了他人。

★一本治愈两代人的生命自度书,一部令人潸然泪下的动人之作!

关于爱,关于和解,关于离别;温暖动情,笑中含泪。那些不敢、不能与父母说的话,都在这本书里。

★写给家中的父母,写给路上的我们。

一本站在为人子女的视角,用故事、哲思等方式,思索基于现代背景下的一代人,如何重新审视两代人之间关系的作品。

★一份对天下父母的深情告白。

一种充满现代感的父母子女关系,这是一代中国人的新表达。这里有独立、平等,也有像朋友一样的理解与克制。

★32个作者亲历或采访、接触过的动人故事。

我们与父母的感情、关系是每个人都逃避不掉的宿命,是性格强横的烙印。它深深影响着我们成人后面对爱情、亲密关系、工作职业的种种态度。它可以是终身的枷锁也可以是一生的良药。

四、《红楼入梦来》/刘恋著  索书号:I207.411/67

内容简介:

《红楼入梦来》是对《红楼梦》的一种悟读。作者刘恋以红楼“铁粉”的痴爱,以一个80后的人生阅历与独特视角,对《红楼梦》众多人物性格及其命运写下了自己的生命之悟。每个人的悟读,因了外缘、契机和生命状态,是有不同境界的。在《红楼入梦来》中,读者可以读到刘恋悟读《红楼梦》的四重境界。这四重境界交织融汇在她的每一篇《红楼梦》阅读随笔中,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时而隐喻,时而雄辩,读来既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朦胧气息,也有“忽见千帆隐映来”的明丽气象。

★作者以原生的、未经老套学术“污染”的语言,轻松地走进了大观园的绚丽境界,不仅进入了金陵十二钗精致的芳心,而且进入了一向被教授专家忽略了的如薛蟠等人的世俗、粗糙的精神氛围。

★作者介入了大观园中的人物,特别是女性生生死死的爱恨情仇,在她们的情天苦海中,和她们共呼吸、同悲欢。更可贵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作者触碰到了曹雪芹的苦心、匠心,从那些用生命经营的字句血泪中阐发了曹雪芹的叹息和挽歌,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公开了自己的赞赏,甚至是坚决无比的偏爱。

★当我打开这本书,光看标题和论断,一种清新的朝气扑面而来。宝黛相知:相爱的最高境界是懂得;林黛玉:江湖人称“林怼怼”你不懂我,我不怪你;薛宝钗:姐扑的不是蝴蝶,是寂寞;贾母:讲真,论品味你们都嫩了点……如此原创性话语带来的冲击力,属于新一代青年的新感知新理念。——序言

★读完整本书,仿佛置身于红楼世界的青春乐园,无法对青春的悸动置若罔闻,便一头扎进《红楼梦》的原著中,吸得一口青春气息,才作罢!——网友

五、《荒原狼》/(德)赫尔曼·黑塞著  索书号:I516.45/53

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治愈一个社恐内心的焦虑,只需要读一遍荒原狼!黑塞自我治愈之旅,社恐内心独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百大图书前列!

★如果你也感到独孤、不被理解,去读《荒原狼》吧,去听听同类的哀嚎。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头“荒原狼”。

★“看一页就共鸣”,无数读者盛赞,给你强大的共鸣感。在《荒原狼》这本书中,你会看到自己内心的恐惧,也能找到走向幸福的道路。

★黑塞的个人危机在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说《荒原狼》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部灵感迸发的小说描述了人性的分裂,故事的主人公脱离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和道德观念,在欲望和理性之间挣扎。——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六、《偶然的创造》/(意)埃莱娜·费兰特著  索书号:I546.65/3

内容简介:

通过五十二篇凝练生动的短文,作家回忆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诸多经历、人和物,阐释了自己对恐惧和嫉妒、成长和衰老、身体与写作、谎言和隐私等主题的看法。这些诚实又节制的文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敏感、羞涩、厌恶感叹号、和烟瘾还有失眠症搏斗多年的作家形象。她肯定童年那些令人振奋的谎言,享受母亲的身份。她怀念英年早逝的友人,赞美植物的扩张和女性身体的生产性。她坚信,写作光凭天赋是远远不够的;她认为,梦想回到过去,是对青春的否定;她也断言,民族特点或者说民族自豪感,是一些简化的东西,需要与之进行抗争。

鉴于每篇专栏的主题均由《卫报》编辑指定,她坦诚这段经历既让她恐惧,又给了她很多启发。对于费兰特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是除其作品、访谈和书信之外,抵达作家一直拒绝示人的面孔和自我的珍贵文本。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18年在英国《卫报》持续一年的专栏合集,也是作家自1992年出版处女作以来,首次尝试自传性书写,作品迄今被翻译成45国语言。

★一份谨慎、克制而生动的自画像,还原了一个敏感、羞涩、厌恶感叹号、和烟瘾还有失眠症搏斗多年的作家形象。

★推心置腹的文字。一份谨慎的回忆录,一份重要的精神自传。——《纽约客》

★听费兰特探讨历史、政治、哲学、性别以及孤独。——《旧金山纪事报》